作家眼中的国艺馆

编者的话 十二月四日,淄博市文化中心陶瓷琉璃国艺馆将正式启用。被誉为淄博城市会客厅的国艺馆造型现代、大气、宏伟,外观形象、丰富内涵令人向往。如今,走进国艺馆,了解国艺馆,解读国艺馆成为热门话题。为此,淄博日报“与你相约”文学采风特邀请我市著名作家、书法家、画家走进国艺馆,用文学和艺术的视角聚焦国艺馆,用美文和绘画描述“市民眼中的国艺馆”,展现最美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现选取其中几篇佳作,以飨广大读者!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桃花乱落如红雨

□孙方之

点击查看原图

近日,淄博日报组织部分淄博作家走进国艺馆,参观了这家令人充满期待的展览馆。

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贺写诗赞颂琉璃艺术:“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这首诗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真切体验和琉璃艺术的深切体会。今天读来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随着淄博日报作家采风团走进第一次启用的陶瓷琉璃国艺馆,眼界大开,体验了一把陶瓷琉璃艺术世界神奇的风采。心情真有些“桃花乱落如红雨”的感觉。

制作陶瓷,在淄博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寨里镇的一处古窑址年代为北齐,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唯一的一处青瓷窑址。磁村遗址,始烧于唐而终于元,至今也具有千年的历史。而琉璃艺术,清初孙廷铨就写成《琉璃记》一书,详细记载了琉璃在博山的分布和流播。淄博是中国较早的陶瓷艺术诞生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近距离全面、深入地接触淄博陶瓷琉璃制品还是第一次。据说陶琉国艺馆的定位就是展示本地知名陶瓷、琉璃和玻璃企业,展现淄博最领先的陶琉技艺和产业,打造淄博陶琉名品名家聚集地,进一步推动淄博陶琉产业再创辉煌。

初次走进国艺馆,就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借给你一百双眼睛也不够使唤。B组团主要是陶瓷琉璃国艺馆,I区建筑呈椭圆形,辉煌灿烂,造型别致,现代气息浓郁,宏伟磅礴大气。这项技术在全省是首创,据介绍,采用的是丝网印玻璃幕墙,整栋建筑使用了3700多块玻璃,而无一块是相同型号。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建成后帅气、美观、大方,通透率高。在建设中,工人们充分运用了“互联网+建筑”的理念。这项技术取得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和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建筑行业的标杆工程。

陶瓷琉璃国艺馆总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4.9万平方米,地下1.6万平方米,地上4层,一层面积1.6万平方米,其他各层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下一层6米,首层8.4米,标准层6米,分三个部分。南侧椭圆部分和北侧方形区域为陶瓷琉璃国艺馆,我市具有影响力的多家陶瓷琉璃、特色文化企业像华光陶瓷、硅元科技、鲁玉陶瓷、康乾琉璃等企业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布展,许多业界知名大师纷纷入驻陶艺馆。

在这个展览馆,几乎全是淄博陶瓷琉璃艺术展柜和国之重器。在陶瓷展厅,数家陶瓷企业艺术大师作品一一亮相,异彩纷呈,光彩夺目。陶瓷琉璃是淄博的名片,而陶瓷琉璃国艺馆,展示的是淄博文明,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这是一个窗口,一个艺术的窗口。在这里可以为广大市民和国内陶瓷琉璃从业人员提供一个了解淄博、走进淄博陶瓷琉璃艺术的窗口,是一个让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欣赏、共同交流、共同交易的商贸平台。这里是当代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中心之一,中国的陶瓷和琉璃艺术产品皆可以看到。

国艺馆和大剧院比邻相对,是淄博市的两大亮点工程。一个以齐文化抽象造型为创意,像三个花瓣盛开在河畔,一个宛如陶瓷器型造型、呈立体现代的圆弧状伫立在大剧院身后,两个建筑遥相呼应。

这组建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力求打造优美舒适的城市客厅。中央金带地下部分与A、B、C全面连通连为一体,在联通路、华光路都设有进出口,充分满足通行需求。地下部分层高6米,通过立体停车等技术,可提供近2000个车位。地上部分定位为城市会客厅,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园林工人种植各类乔木1200多株、花灌木700多株。建筑工人铺装广场5万多平方米,便于群众开展多种多样活动,同时设置多处各式座椅,方便群众休憩。

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是我市又一宏伟的建筑,是淄博市代表性建筑之一。参观完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思绪久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不能自拔。

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翟焕远

点击查看原图

“玉不琢,不成器。”来到淄博文化中心一下被陶瓷琉璃国艺馆独特的设计和景观惊呆了,这座具有浓郁淄博特色和淄博元素的建筑物,必将成为淄博的一张靓丽名片。

淄博陶琉国艺馆注定成为陶琉行业名企、名家汇聚之地。国艺馆一楼展厅,康乾琉璃、领尚琉璃、爱美琉璃、金祥琉璃、西冶工坊等著名琉璃企业的牌匾琳琅满目。大凡价值连城的文物,都以稀为贵,无论其精粗美丑。生命的价值在于不重复他人,淄博陶瓷琉璃也和人的生命一样,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

陶瓷琉璃国艺馆就像春天的大地握暖一粒种子呼之欲出,它呈椭圆形,玻璃幕墙,造型现代、大气、宏伟。据说这项技术在全省首创,采用的是丝网印玻璃幕墙,整栋建筑的3700多块玻璃无一相同型号。虽说施工难度大,但建成后通透率高、大气、美观等优点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国艺馆庄重肃穆,静默矗立,仿佛在时空的长廊上思索。作为淄博的一张文化名片,大剧院和国艺馆比邻相对,一个以齐文化抽象造型为创意,像三个花瓣盛开在河畔;另一个宛如瓷器造型、呈立体现代的圆弧状立在大剧院身后,二者遥相呼应。陶瓷琉璃是淄博最有影响的城市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陶瓷文化符号,展示着古老的陶瓷文明。

陶瓷琉璃国艺馆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天里的清风,展现在我面前。它是专门用来展示淄博知名陶瓷琉璃、展示淄博陶琉文化和艺术作品的重要窗口。琳琅满目的瓷器纹饰精美、造型独特,承载着传承陶瓷琉璃文化,展示淄博陶琉创新成果,为广大市民和国内陶瓷琉璃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分享、共赏、交流的平台,打造当代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中心,让中国陶瓷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央。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江北陶瓷重要生产基地。陶瓷生产由来已久,就像一股急喷而上的水柱,在国内陶琉行业占有极其重要之地位。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始专设“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

明如镜、白如玉。受污不侵其洁;经火不变开形;入土千年不朽不锈。瓷器来自泥土,似乎为赶赴一场前世的约定,完成一次生命的燃烧。一次炼狱,或许就是一次涅槃。有了火的锤炼,泥土就有了筋骨。

铸铁成钢,寒梅吐香。手捧一把泥土,仿佛感受到只要敢于锻造,勇于磨练,甘受熬煎,命运就可得到升华。世界再宽大,时光再久远,人心是不变的,情感是相通的。漫步于国艺馆内,感受着淄博特色元素,瞬间感悟到淄博古老的瓷器,历经岁月的磨砺和悠久漫长的时间考验,早已成为世人追捧的宝物,在岁月的推进中,陶瓷琉璃之生命已绽放出积极的光芒,正如陈年老窖久而弥香。

 一座城市的气韵与格调

□薛燕

点击查看原图

9月6日,天蓝如洗,空灵澄澈,洁白的云朵如浪花涌动,如山峦起伏,舒卷随意,变幻着形态。新建成的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巨大的椭圆形钢架玻璃幕墙架构,在灿烂的阳光下像一个巨大的蓝宝石,散发出幽蓝的光芒,熠熠生辉。

第十八届陶博会今天在这里开幕。

远望中国陶瓷琉璃馆的大门,砖红色凸起部分酷似古瓷窑址的馒头窑。淄博市文化中心C组团项目总监杨朝红介绍,设计灵感来源于博山烧制陶瓷的古窑馒头窑,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技术上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重大突破。这个造型的倾斜角度是71.57度,这个建筑造型外围有二十颗倾斜的圆柱,做这个造型还突破了一项制陶的技术难关。

凝望馒头古窑,历史烟云穿越千年迎面扑来,仿佛走进历史深处的中国。

我始终认为,火是原始宗教的起源,它庇护并指引人类从野蛮迈向了文明!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淄博陶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博陶瓷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发展脉络和独特的烧制技艺,是陶瓷制作工艺史上的一颗明珠。

陶瓷文化绵延几千年,成为中华文明的精髓和主干,至今承载并浸润着我们的生活。

我从小便酷爱这洁白如玉的陶瓷,喜欢收藏各种陶瓷工艺品。

我的远房亲戚姑姥爷是博山陶瓷厂的小车司机,利用工作之便,经常会买到美术陶瓷厂和研究所的工艺品。姑姥爷是地道的博山人,擅长厨艺,每次我去他家做客,他都会亲自下厨做拿手好菜,招待我。然后便豪爽地送我他的陶瓷收藏。总是自豪地说,拿着!自己厂里生产的!

烹饪,陶瓷,琉璃,都是火的艺术。各种材料的搭配组合、变幻演化,都殊途同归,归之于艺术美的境界。

将生活艺术化,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境地,都不失活泼、温情与滋润,如严冬里的一枝梅,这就是淄博人独有的格调!

渐渐地,我家书橱和陈列柜里便有了天鹅、长颈鹿、小白兔、侍女像等,他还送我美术琉璃厂生产的老鹰台灯、鼻烟内画壶、玲珑剔透的琉璃球......我爱它们如同自己的生命!每日擦拭、摆弄,不允许别人触摸,决不允许父母送人。而姑姥爷送的礼物,我也一直珍藏着。后来经历过无数次的搬迁,好多工艺品莫名遗失,每每想起倍感遗憾。

我虽是外地人,但在陶瓷的故乡长大,对陶瓷有着深厚的感情。成人后,我不再吝啬自己的藏品,我也像姑姥爷一样,豪爽地把自己最爱的陶瓷工艺品送给朋友,尤其是远方的朋友。心中也是满满的自豪和感动。我渐渐理解了姑姥爷送礼物时的心情,他是为自己家乡神奇的陶瓷感到自豪!也为有人喜欢家乡的陶瓷而欣慰。

女儿也喜欢陶瓷工艺品。2002年的夏天,我带女儿去商场陶瓷艺术品专柜观赏,女儿被一对小白兔吸引:一个褐色椭圆形草编纹的篮子,一只小白兔竖起两只耳朵,直着上身蹲在篮子的一端,红红的眼睛炯炯有神得望着远方,另一只则温顺地卧在它的身边,长长的耳朵伏在椭圆形的身体上,嘴里好像咀嚼着青草......专柜的灯光下,整个瓷器细腻光滑,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妈妈,小白兔好可爱!姥姥也是属兔的,我想买回家,送给姥姥。”

“好的,就送给姥姥做生日礼物!”

于是,母亲生日那天收到了外孙女送的第一件生日礼物。那年,女儿三岁。母亲一直珍藏着,逢人便说,这是外孙女送的生日礼物!

2012年,女儿的外教Kris先生计划回国探亲,我在迪欧西餐厅为他送行,并准备了王一君大师的鲁青瓷刻瓷作品,表达我对他的感谢和祝愿。当Kris打开米色锦缎包装后,眼神倏忽明亮起来,一把鲁青瓷功夫茶壶,小巧精美、温润如玉。壶身刻着一丛水墨兰花,寥寥几笔,简约、雅致,体现出中国文人画风骨。Kris满心喜欢,爱不释手,由衷赞叹:中国刻瓷世界一流,中国艺术家了不起!

陶瓷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渗入到淄博人民生活的微循环层面,不再是单纯的生活器皿实用器具,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文化意蕴和氛围,更成为一种无意识个性塑造的重要媒介。

流连国艺馆内展室,可以领略天地造化,可以见识巧夺天工,还可以欣赏独具匠心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淄博人热情、精致、文雅、坚毅、善研的个性特征,伴随着陶瓷、琉璃、烹饪艺术,在火的熔煅下绽放出熠熠宝光!

陶瓷塑造凝聚了淄博的风骨气韵与格调!

 宁静的火焰

□蒋新

点击查看原图

从新落成的淄博陶琉国艺馆出来,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猛然想到,刚才那些让眼睛享受的陶琉作品,不正如正午的骄阳,曾经炽热燃烧的一炉炉一束束火焰吗?

哪件陶瓷琉璃离开过火的拥抱呢!无论古朴的陶瓷,还是玲珑的琉璃,它们在诞生问世的路上,无不先到火里去,再从火里来。这个让人咋舌的迷人轮回,历经千年不衰不老,也不改变。火以特有的姿态和独有的力量,将那些泥巴蛋蛋和石面粉粉,塑造成让人叹为观止的神奇物种。送给那些惦记的眼睛和期待的心田。火燃烧着、延续着祖祖辈辈的欢喜和痴迷,凝结着一代代匠心独运者的创造与智慧,在人们高兴享用和赏心把玩的时候,则“挥挥手,不带走半点云彩”,隐匿到永恒的宁静里,伴随人类在时光中跌宕穿梭。

没有火,既没有陶瓷的今生,也没有琉璃的来世。抚摸每件陶器瓷器和琉璃器皿,实际是在与温暖的、热烈的火悄然握手,只是火已经隐遁在没有火的形体里。火的隐遁似乎是另一种隐于山林的介之推和陶渊明。看到这些“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写意,便有了份细细轻轻的感动。

火的青睐,燃烧出陶瓷和琉璃。这两朵争奇斗艳的奇葩,共生于叫做齐国的土地上。奇葩借火而生,借土而长。火是阳的种,乾的力;泥巴蛋儿和石面粉儿是阴的造化,坤的精灵,阴阳乾坤五行五色组合起来的千古迷像,在这里演奏不朽的平仄长调,成为耀眼的风景。

陶瓷与琉璃,无论承载百年、千年包浆的古董行行,还是那带着炉温、刚刚睁开睡眼走出炉膛的新品婴儿;无论器皿形态的大小与肥瘦,质地粗浑与细腻,还是颜色白紫红绿蓝橙,无不是彻彻底底打碎了你,捏碎了它,生于坤,炼于火,成于人的崭新一个。

陶琉是典型的天、地、人共孕共育的奇妙物种。

我不止一次在有陶瓷琉璃的地方行走。站在已经很少见的渭头河大瓮前,看大瓮的身段、形态和颜色,当眼睛一点一点放过去,大瓮的朴实与憨厚,立刻与“司马光砸缸”对接为一体。我不知道是那缸或者那瓮增添了司马光的历史光环,还是司马光的幼时举动,让大瓮之缸成为智慧文化里的不朽印记。

在西冶工坊、人立琉璃或者陶瓷大观园里徜徉,不管看到地下或墙旮旯里的陶片碎琉,摞起来做院墙、用来烧制窑货的排排笼盆,还是看到把那团火球拉出白天鹅的无声静音,还是听到叮叮当当的刻瓷之声,眼前立刻飞来诞生在这里的大鱼盘、套五盆和八楞壶,还有承载无数故事的内画壶、鸡油黄、珠珠帘和大花球。感觉琳琅满目的陶们瓷们琉璃们,已经远远超过它们从火里出现时的生命定格。它们一排排一队队在阳光下的展览,让走T型台的模特们黯然失色,尽管它们站位的展台其貌不扬,但大手拉小手的陶瓷团队和琉璃部落,成为与历史链接和共同书写的文化符号。

陶瓷叠起美的高度,打通走天下的共享通道。

琉璃宕出雅的风姿,拓宽一叶一菩提的时光长廊。

通道与长廊,都是火与土、火与石相识、相知、相恋和相融的再造火道。

我想到了遥远的《诗经》,“坎坎伐檀兮”的号子声依然鼓荡在我们左右。跌宕起伏、穿越时空的响板,写着文化路上跋涉、创新和坚持。

想到了迷人的《易经》,天行健与地势坤依旧铿锵,书写着不同版本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这或许是美的力量,当然,也是谁也无法拒绝的艺术力量。

从火里诞生的陶琉之美离不开形式,也离不开表现,没有形式与表现,美的艺术与美的智慧就失去了视觉、触觉、听觉给予的各种载体。面对国艺馆里面的琳琅满目,不说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也不说宋徽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单看离我们近点的乾隆皇帝,这位喜欢陶瓷艺术的“粉丝”,怎样赞那只爱不释手的白玉金边碗:“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他叹那只立体美的窑变红瓶:“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尽管至今我没有见到为他赞美的那些实物,但是,却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赞美里,去感觉白玉金边碗和窑变红瓶的模样和温度。

因为,那里面有隐遁的火焰在。

火焰是产生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多彩桥梁。

然,美的出现,无论哪种,无不立于苦心孤诣和超凡脱俗的创意。我曾经在西冶工坊和一个叫做“琉璃窝”的作坊看灯工制作,也曾经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的工作室里看他敲刻瓷瓶,那些黑黑白白的串珠、惟妙惟肖的摆件,刻盘,铺丝,甚至茶碗与杯碟,无不显示在被称作“匠人”的手里,流出你的惊叹。其貌不扬的各样泥巴,经过手的抚摸,火的爱恋,与我们对接的已经是一首词或者一首歌。

艺术大师让我们欣赏的已经不是陶瓷琉璃饰品的本身,而是凝结在作品里的创意。符合逻辑的生命夸张,把突破与释放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们用火燃烧艺术,也燃烧自己。

孙悟空经过了火的冶炼,有了火眼金睛,有了七十二变。他们也用火锤炼着自己,想到这,我把买的那串珠子攥了起来,对接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面对凝结着火的魅力器皿,感觉已经不是教科书告诉的概念,而是真真切切的一首诗一首词。如果李白、杜甫、苏东坡在,他们该写下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浪漫诗句?因为他们心中都藏有炽热的火焰,火焰燃烧着“语不惊人死不休”,也燃烧着“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乾之大,坤之厚,人之灵,火之烈的交融汇合,才让其貌不扬的陶们土们石头们凤凰涅槃。

我又一次攥紧了那串紫红色的串珠。

最是精粹不胜收

□王传银

点击查看原图

什么是高大上、精优美?近日,我在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找到了答案。

这座位于淄博新区的窑堡式四层建筑,用古风今韵、大气高端、错落有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而这只是其外在。馆内的众多展馆、展室尤其是陈列品,则绝对是精品荟萃、满目琳琅、美不胜收。

这里是淄博陶瓷琉璃的金字塔塔尖,更是传承陶琉文化、展示淄博风度的艺术圣殿。

一楼展厅,最先引我注目的是领尚琉璃坊。整齐排列的高档展柜、红木雕琢的展品台架,陡然将我的参观欲望提至高空。名贵色料“鸡油黄”制成的聚宝盆、龙瓶,特质色料“鸡肝石”制成的美人瓶、文房四宝以及七彩花瓶系列,真让我目不暇接、眼界大开。还有众多巧夺天工的小玩偶、小物件,如吉庆有余的鱼系列、牛气冲天的牛系列,特别是精巧别致的琉璃物语、灯工料景,将晶莹剔透的固体琉璃盘活得淋漓尽致。看那琉璃绿叶间笑口大开的琉璃石榴,籽粒紫红,密密满满,煞是诱人;再看金黄色的琉璃葫芦上,碧绿的琉璃蝈蝈神情专注,骄傲地振着羽翅,我仿佛听到了它强而有节奏的鸣叫声;还有那琉璃做成的葫芦叶片上,红白相间的小小七星瓢虫,正望着缠绕前伸的葫芦丝丝,冥想着自己的某件心事。

走出领尚琉璃坊,邻近的西冶工坊、康乾琉璃、爱美琉璃、金祥琉璃、人立文创等,直让我眼花缭乱,恨不得长上十只眼睛。

来到二楼,袖艺坊、蹴鞠娃、刘涛琉璃艺术馆、石榴王传承人工作室、葡萄孙琉璃艺术馆等,展品或同或异,展室各有千秋。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展室门口一块写着“文化部恭王府中国传统内画专业委员会”的标牌引我驻足。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国内画有四大派系(京鲁冀粤),我市淄川区的中国内画艺术大师、鲁派内画传承人张路华,不仅是国家非遗传承人,还是文化部恭王府中国传统内画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他研发设计的“炫彩琉璃内画瓶”,集鲁派内画和琉璃烧制技艺两项国家非遗项目于一体,根据载体的外部颜色、色体状态、留白的走向、胚体的厚重层次来进行内画创作,展现了琉璃的艳丽多彩以及内画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意,使载体与意境完美结合,浑然天成,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并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除了堪称世界精品、淄博名片的淄博琉璃,淄博陶瓷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专设陶正官,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而后是魏晋南北朝前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陶瓷在传承、创新中一路走来,不仅誉冠国内,更已走向世界。

而说到淄博陶瓷,家喻户晓的当然是华光陶瓷和硅元瓷器。专设于国艺馆二楼的硅元国瓷大展厅,我必须要看。

从西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悬挂的、长达数十米的、由数万片多色陶瓷碎片组成的创意挂廊,既壮观,又艺术,呈现着十足的高档陶瓷特色。

早就知道硅元瓷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一直为重大国事提供服务,尤其是中华龙国宴用瓷和光耀盛世系列产品,既精美,又高端,还时尚。当我在偌大的展厅里看到这些豪华展品,不禁驻足流连、叹为观止。工作人员介绍说,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光耀盛世系列产品,随“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时代召唤应运而生,有盛世太平与祥瑞繁荣之寓意,是传统文化与异域风情的完美结合体。还有硅元鱼子蓝名贵艺术瓷,在2018青岛上合峰会上,既是会场接待用瓷,又是国礼用瓷。正应了展厅里悬挂的这样一句话:硅元国瓷,光耀上合。

走出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看到即将全面建成的淄博文化中心建筑群,我深有感触。可以自豪地说,今后,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如果来此参观,肯定不会说大淄博没有看头,因为这里集中了淄博的历史和文化,荟萃了淄博的特色与精品,是名副其实的物华天宝、美不胜收!

“琉”光“艺”彩淄陶风

□于艳萍

点击查看原图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在2001年启动,走过了十七个年头。近日,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第十八届盛会。十七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淄博陶瓷琉璃从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从足不出户到走出国门扬名世界的成长历程。

记得第一届陶博会地点是设在位于市中心广场的淄博市展览馆,总面积仅16000平方米,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分别展示淄博从古到今陶瓷的沿革和发展变化。第十八届陶博会设在中国陶瓷科技城、中国财富陶瓷城、中国(淄博)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淄川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4大展区,共有50余项活动。位于淄博新区中部的淄博陶琉国艺馆也设有分会场。仅淄博陶琉国艺馆总面积就接近5万平方米,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

当我踏着温暖透明的秋阳走进市文化中心B组团陶瓷琉璃国艺馆时,瞬间便被其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符号的会展设计而倾倒。特别是那一个个各具特色与风采的展厅、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的展品跳着跑着向我涌来时,更为淄博人民的聪明与智慧而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

美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经时间的打磨历久弥香熠熠生辉。许是孩提时对琉璃制品先入为主的情有独钟,我迫不及待地先行到了琉璃艺术展馆。到此时,我才真实地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与浅薄滞后。那些超乎我想象力的展品带着我走进一个晶莹剔透曼妙神秘的国度,让人瞬间便不知今夕何夕?仿佛穿越到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静谧的森林、奇妙的海洋、魔幻的动物、恬淡田园;抽象的、写实的、虚幻的、印象的、灵动的、夸张的、流畅的、飘逸的艺术气韵;还有出神入化变化多端的色彩,像是一曲灵动的乐章,搅起一声声梦幻般的惊叹,在展厅里四处流来荡去。

当我驻足在一棵足以以假乱真的琉璃白菜柜前时,任何赞美的语言此刻都凝滞了,你只有张大嘴巴,惊叹于匠人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了。清晰可辨的根须、青翠欲滴的叶片、栩栩如生的螳螂、呼之欲出似闻吟唱的蝈蝈,即便是台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白菜,如果拂去材质与时间的积淀,也会在这里黯然失色。

而更让我震撼的是在陶博会上亮相的一系列青岛上合峰会的陶琉用品。其中,华光陶瓷“千峰翠色”元首主宴用瓷、鲁玉陶瓷“观山海”“耐冬花”晚宴用瓷、硅元瓷器“鱼子蓝”、西冶工坊“海韵如意”等琉璃摆件成为此届陶博会的一大亮点。西冶工坊副总经理刘建华介绍:今年的6月份,在青岛上合峰会用到了我们西冶工坊的484件琉璃作品,其中一类是会议用品,另一类是作为国礼送出去的60件的“海韵如意”,第三类是放在贵宾休息室和会议主会场的琉璃艺术品和琉璃陈设品。据说,清澈通透的元首用瓷“千峰翠色”,在上合青岛峰会后,得到空前关注,订单似雪片飞来,供不应求。

如今淄博的陶瓷琉璃已成为国之名器,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除青岛上合峰会外,还在杭州G20峰会、北京APEC峰会等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精彩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丰厚底蕴和创新活力。一股饱含着淄博元素符号的陶琉风,正由鲁中腹地旋起,吹向全国,吹响世界的角角落落。

 陶琉辉映国艺馆

□邢春霞

点击查看原图

淄博的陶瓷与琉璃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文化传奇。

伴随着云淡风轻、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众人眼前。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内在结构,都令人刮目相视、耳目一新。

陶琉国艺馆的定位是展示淄博知名陶瓷、琉璃和玻璃企业精湛的陶琉技术和艺术风采,展现淄博领先的陶琉产业文化,打造淄博陶琉名品名家聚集地,推动淄博陶琉产业再创新辉煌。

我们先来看陶琉国艺馆,建筑外形呈椭圆形,气势宏伟壮观,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国艺馆在技术上采用丝网印玻璃幕墙,整栋建筑用了3700多块不同型号的玻璃,由于每种玻璃的型号不相同,不管是从艺术造诣还是从施工难度上都非常大,我们很难想象施工人员在现场的施工强度和难度。工人们在流火的七月为建造国艺馆而挥汗如雨,才有众人眼前的高品质、高品位与时俱进的陶瓷琉璃国艺馆。

陶瓷琉璃国艺馆通透性强、造型美观、气势磅礴、美轮美奂。国艺馆一楼展厅内,琳琅满目的陶琉艺术作品摆件更让人目不暇接,华光陶瓷、硅元陶瓷、康乾琉璃、领尚琉璃、爱美琉璃、金祥琉璃、西冶工坊等淄博著名陶琉企业的产品竞放流光溢彩。华光国瓷的华青瓷,温润淡雅,如玉似冰,青融色新,翠生绿云,恰是“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硅元瓷器的鱼子蓝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明珠一般耀眼夺目,那蓝,蓝得惊心动魄,蓝得扣人心弦,有着海天共一蓝的惊艳夺魂之震撼;鲁玉陶瓷的作品不仅富有传统山水的文人气息,还兼具新古典山水的现代意味;康乾琉璃的鸡油黄作品温润如玉,雍容华贵,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风范;西冶工坊琉璃作品,无不体现出琉璃制品工艺精湛技术高超。

在陶琉国艺馆,除了名家陶琉作品,有幸遇见淄博三余堂马文峰老师手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鱼纹盘。鱼纹盘俗称大鱼盘,因手绘一条鲤鱼而得名,表现形式多样化,有“鲤鱼跳龙门”“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等美好寓意,深得百姓喜爱。马老师的手绘鱼纹盘惟妙惟肖,灵动传神,他让自己手中的淄博大鱼盘结合原有的鱼盘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鱼盘作品,赋予了淄博大鱼盘更深层面的文化传承。

淄博,九月的天空是湛蓝的。那蓝,仿若硅元陶瓷中的鱼子蓝那般摄人心魂。看到天空中飘来飘去的朵朵云,那云,仿若华光陶瓷国瓷般的玉华洁盈。在陶博会上,面对数不胜数、风采多姿、接应不暇的各种风采的陶琉艺术品,对于市民而言是一场陶琉艺术的视觉盛宴,我们不仅接触到平常见到的陶琉作品,就连日常不多见的国宴用瓷亦会让大家大饱眼福、流连忘返,有时间的话在陶琉国艺馆走走看看,在一件件精美的陶琉艺术展品中,提升对陶瓷琉璃艺术的认知。愿淄博的陶琉艺术走进更多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