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政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齐鲁网8月16日讯 第二十四次全省民政会议今天在济南召开,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的民政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任务。会上,就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提出必须提高服务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_DSC8406.JPG

提高保障民生能力

民政工作,一头连着民、一头连着政,处在为民解困、为民谋利、为民服务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三个聚焦”: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每一个都是民生大事、民生要事。民政部提出“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具体到山东,要主动服务、换位思考、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结果评价。

把理念要求,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个环节。

比如,抓好城乡社会救助发面,有效发挥好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统筹衔接、务实管用、兜底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把“最后一道防线”筑牢筑实。当前,台风“利奇马”过境,山东受灾严重。各级民政部门需配合做好受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受灾严重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因灾返贫。又如,抓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目前,山东有重点困境儿童2.2万人、农村留守儿童8.4万人、留守老年人5.2万人。进一步完善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健全问题及时发现和迅速处置机制,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再如,抓好婚姻管理服务。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2018年,山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59.9万对、离婚登记办理22.5万对。离婚率持续上升,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办法,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有针对性开展婚姻介入服务。

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

民政工作,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重大部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积极调整优化行政区划,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行政区划,关系政权建设,也关系生产力结构布局和要素流动配置,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去年,山东完成济南莱芜重大区划调整,拓展了省会城市空间布局,增强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破解了莱芜发展空间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局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有序推进县(市)改区、县改市、镇改街,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集聚能力,释放发展活力。

比如,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助推社会事业进步。山东现有社会组织5.2万个,这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完善培育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产业发展研究、行业调研、政策咨询等工作,增强桥梁纽带功能。

再如,积极抓好地名、路名的保护传承,助推文化事业发展。地名、路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传承着人民群众千百年的情感。所以重视地名文化建设,规范地名命名审批,坚决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乱象,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_DSC8447.JPG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基层社会治理,是民政部门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山东现有村委会7万多个,城市社区居委会近5千个,持证社会工作者2.2万名,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生力军”。山东民政部门要着力培养村级带头人,合理保障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群众满意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健全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深入推动乡镇(街道)管理服务创新,进一步厘清与社区的权责边界,广泛开展社区协商,进一步巩固基层政权。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全面推行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必须把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这方面,省内、省外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比如,德州市临邑县以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水平为核心,以“五个加强、五个规范、五个提升”为主要任务,有效解决了基层民政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手段办事、有章程办事的问题。再如,北京市推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配备1名城市治理管家、1名社区居民、1名街道干部、1名保洁员、N个社会力量,2.3万余名热心居民担任“小巷管家”,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无死角、全覆盖。

下一步,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需针对基层民政服务设施条件差、保障能力偏弱的问题,认真借鉴省内经验,加强县、乡、村三级民政工作为重点,调整充实工作力量,改善服务设施条件,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基层民政部门有钱做事、有人干事、有地方办事,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功能强、服务优、作用好的坚强战斗堡垒。

闪电新闻记者 尹承谦 孙娟 张铭伟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