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爨的你 看这里丨笔画最多的姓氏之一 济南商河一村有402人都姓爨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5日讯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些姓氏几乎人人知晓。可爨(cuàn)这个姓氏你听说过吗?在济南市商河县爨家村,全村615人,姓爨的有402人。爨家村村支书爨立贞告诉闪电新闻记者,爨家村人早先是从云南迁移至此。此外,“爨”是《中国姓氏大辞典》里记载的笔画最多的姓氏之一,共30画。由于难写,也有部分爨姓人改姓炊。
“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这个字念爨(cuàn),我们全村人都姓爨。”爨立甲是济南市商河县怀仁镇爨家村的村民,是土生土长的爨家村人,他说村里人人都行爨,因为这个字相对生僻,很多人都不认识,还有过一些小插曲。
爨立甲告诉闪电新闻记者:“出门在外的时候,因为这个字你得反复和人家解释好多遍,有时候人家就问你贵姓,我就说‘免贵姓爨’,对方就认为我讲话讲不清楚。接着问,‘怎么个爨?’我就给他说拼音cuàn,人家问这个爨是哪个字,我说完,对方也不好写,就只能手机发给人家看。”
但也因为姓爨,村里人跟别人交流时多了不少话题,也因为姓氏的罕见,总会让别人印象深刻。
“虽然说那么难写,那么不方便,我们村里出去在外,一说到姓爨,都很自豪,找对象应该说也会多一些话题。一说天下无二爨,出去以后就觉得谈起来挺自豪的。”和爨立甲有同感的,还有爨家村的退休教师爨德河,“我个人就有体会,念书的时候,六十多年来年跟这些同学没有碰到过了,有时候偶然碰上了,人家还记得我姓爨,知道我的名儿,周围人没有不认识咱们的。”
想把爨读对不容易,想写对就更难了。闪电新闻记者来到爨家村的一所中小学,两名中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爨字,姓爨的学生很快就将自己的姓写好,但另一位姓丁的同学写了两遍也没写对。
爨德河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个字‘会写写个爨,不会写写一片’。它写起来不像别的字似的,写着写着就写乱了,不精心写,写着写着就写成一片。它有30画呢,要按照‘兴林大火’的顺序记字。”
笔画多,书写麻烦,不少姓爨的小朋友,上了一年级还是不会写自己的姓,于是,他们就将姓氏做了简化。
”从我记事时起就都是写这个复杂的繁体字,以后是怎么改的呢?办理身份证,嫌麻烦就改成了火字欠字的这个炊。“爨德河说。
可记者就觉得奇怪了,爨和炊这两个字长得不像,读音也不一样,爨字怎么就简写成了炊?
爨立甲给出了答案:”这个字之所以现在人们出现这样的分歧,也念爨(cuàn)也念炊(chuī),原因是在古代的时候,这两个字是个通假字。这两个字都是烧火做饭的意思,过去的意思完全相同,现在看起来就是读音不一样了。”当然,如果有人把爨cuàn字错读成chuī,他们也会及时纠正对方。
作为笔画最多的姓氏之一,爨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说,爨是一种官职,就是在部队上负责烧火做饭的,有这么一个官职叫爨官。据《周礼·天官·亨人》载:“爨官,职外内饔之爨亨煑。”也有人称,爨在历史上以云南为中心,是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曾威极一时。为了寻根问祖,村里人曾经往云贵地区写过信。“当时(上世纪90年代)往那儿写过信,他回了信,可是具体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当时通讯不便,寻根问祖之路受到了阻碍,但时隔多年,村民们依旧记挂着这事。
爨立贞表示,姓爨的在全国来说也很少,希望闪电新闻记者能帮忙联系到全国姓爨的父老乡亲,让大伙汇集到一起,“在一起见面儿聊一聊,我觉得这个事儿是一个特别好的事。”
闪电新闻记者 郝爱印 于娇 报道